close

近來國二歷史上到唐朝,身為中國唯一女皇帝,武則天竟然被課本用兩小行(應該不到50字)隨便帶過。

我都會跟學生說,其實武則天算是不錯的皇帝(初因高宗眼疾而詔其處理政事),尤其寫得一手好字(見圖,《昇仙太子碑》2178字皆為其所親書)。只因中國傳統重男輕女,女人干政更犯大忌,所以歷史對武則天的評價往往有失公允。

課堂上我提了「女禍」。依據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,「女禍」指「由女子所引起的禍害。多指君主寵信女子,或由於女主執政而敗壞國事。《新唐書‧卷五‧玄宗本紀》贊曰:『嗚呼,女子之禍於人者甚矣!自高祖至於中宗,數十年間,再罹女禍,唐祚既絕而復續。』」

《新唐書‧卷五‧玄宗本紀》所言「高祖至於中宗」的「女禍」,指的就是武則天(中宗兩次在位,曾被武則天罷黜,神龍革命後復辟)。

就像大清帝國的明君遠多於大明帝國(昏君比比皆是),但因滿人治國有違漢室正統,故孫黨亟欲「驅除韃虜,恢復中華」(源於朱元璋命宋濂草擬的討伐蒙元王朝檄文),而武則天則因為「女子」身分,多遭謗議。

由於武則天之「過」歷史著墨甚多,故舉其「功」如下:

一、打擊門閥世族: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,把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放逐邊疆,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。

二、重視人才拔擢:能「安邦國」、「定邊疆」的人才,武則天不計門第,不拘資格,一律量才使用。為了廣納人才,武則天讓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更臻完備,不僅放手招賢還首創「殿試」和「武舉」(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郭子儀即為武狀元出身)制度。

三、促進經濟發展:武則天「勸農桑,薄賦役」,規定能使「田疇墾辟,家有餘糧」的地方官升任;「為政苛濫,戶口流移」的「輕者貶官,甚至非時解替」。因此,武則天統治時期不僅社會安定,農業、手工業和商業也都有長足的發展,戶口更由高宗永徽三年(652年)的380萬戶增加到中宗神龍元年(705年)的615萬戶。

四、穩定邊疆形勢:武則天收復安西四鎮(原為西突厥所據)、阻卻吐蕃和契丹的進攻,同時在邊疆設立軍鎮,常駐軍隊,並屯田至張掖、武威、內蒙古和新疆,還打通一度中斷的絲路,更以溫和的文化政策,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。

五、推動文化發展:由於科舉出身而為高官者日益增多,激化了一般人讀書的熱情。文風鼎盛帶動文化全面發展,雕塑、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。

總之,儘管武則天被「妖魔化」由來已久,南宋翰林學士洪邁還是在其《容齋隨筆》(與北宋沈括《夢溪筆談》齊名)裡提到:「漢之武帝、唐之武后,不可謂不明」;以《二十二史劄記》(大學時被迫涉獵)享譽史界的趙翼,亦曾謂武則天為「女中英主」,而國中課本對漢武帝功績大書特書,對武則天之功卻隻字未提,怎能教我等女流之輩服氣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xine9958 的頭像
    maxine9958

    maxine9958的部落格

    maxine99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