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之前看電影《姊妹》(The Help)感觸頗深,這部描述1960年代美國種族問題的電影,牽涉到歧視、認同、自覺及其他。黑人(叫「非裔美人」真的很彆扭)幫傭描述自己將白人女孩一手帶大,「直到她長大,變成她媽媽」。

那個時候,中產階級及其以上的家庭都「擁有」黑人幫傭,而「主人」通常不可一世,或保有良好教養,在黑人面前會意識到要藏好自己的優越感。

或攻擊,或刺傷。

白人生小孩,卻花錢請黑人幫忙帶小孩。
女主角心疼她照顧那個總被媽媽忽略的女孩,因為媽媽不但對女孩成長過程中的進步興趣缺缺,甚至會在幫傭下班後到上班前,放任女孩在尿布裡大小便而不處理。

女主角心疼女孩,不平地說:「她根本不應該有小孩……」

這些由黑人幫傭帶大的白人女孩,成年以前大部分對她們的褓母有很深的情感與依賴,因為她們的父母往往忙著賺錢、交際或偽善,無暇顧及她們情感上的需求,或者在她們遇到挫折時給予溫情支持。

在她們什麼都不懂的年紀,黑人幫傭已出現在她的世界,一步步教會她所有的事情……而這些幫傭們,也遠比她們的父母懂得愛。

直到她們長大,讀大學、出社會,有了身分地位,出於自我意識或礙於外界眼光,開始拉長自己跟所謂「有色人種」之間的距離……接著汲汲營營於名利,爬到高不可攀的位置,開始用憐憫的眼光看待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。

偶爾施捨他們,卻老是踐踏他們的自尊。

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‧傑佛遜(1743-1826)在《獨立宣言》的草稿中寫道:『吾等認為,以下事實神聖不容否認:人生而平等且獨立自主;平等而生並取得無可轉讓之權利,包含維持生活、自由、與對幸福的追求……』並譴責英國於北美導入奴隸制度,『從事殘酷的戰爭以壓制人性,對未曾冒瀆他的人們,侵犯其生命與自由兩個最莊嚴的權利,蠱惑並運載他們到地球的另一邊成為奴隸。』

事實上,對「解放黑奴」不遺餘力的傑佛遜,莊園裡不但蓄養數十位奴隸,還與女奴生下數名黑白混血的後代。


當學生們為了電影裡的黑人際遇忿忿不平,我問他們遇到外勞外傭時會不會恐懼有沒有迴避。

歧視往往來自不了解,不了解往往造成恐懼。
台灣並沒有比較文明,我們都需要反省。

尤其最近口業造太多(我對我的同事們實在太壞了),我格外需要淨化心靈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xine99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