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提到鄭和下西洋,總不免為他的身世感慨。
鄭和原姓「馬」(回族「馬」姓應源自「Mahmood」,如同「穆」姓源自「Muhammad」)名「和」,回族人,祖先來自中亞。鄭和的小字「三保」,可能和鄭和的教名「Abdul Sabbur」有關;祖父和父親都曾到麥加朝聖,所以他自小就是虔誠的穆斯林,也有一定的國際觀。不過,鄭和後來也皈依為佛門弟子,法號福吉祥;當然,和許多討海人一樣,鄭和也是媽祖的信徒。
生長於伊斯蘭家庭的鄭和和許多政治人物一樣,逢廟必拜。不管是佛寺還是媽祖廟,鄭和不但虔心敬拜、添香油錢,甚至出鉅款增修殿宇。
許多人追隨鄭和出海,在東南亞久居不返成為華僑(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國時就有6000多人未歸)。對此,梁啟超《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》有言:「鄭和下西洋後而移居南洋諸島,當不下五百四、五十萬人,加上與土著人雜婚者,當及七百萬人。」
東南亞一帶的華人把鄭和當成神來膜拜,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柬埔寨、新加坡及菲律賓都有奉祀他的廟宇;馬來西亞還有「鄭和將軍路」和」「鄭和文物紀念廊」,斯里蘭卡則有「鄭和橋」和「鄭和碑」(用中文、泰米爾文和波斯文寫成,現保存於斯里蘭卡國家博物館),當然,還有很多穿鑿附會的怪東西,比如「鄭和腳印」、「三保公雞」和「三保公魚」……
鄭和之所以被神格化,是因為他打擊東南亞的海盜,瓦解圖謀篡奪蘇門答臘王位者的陰謀,不但維護了南海交通要道的安全,也穩固了東南亞諸國的政治形勢。更重要的是,鄭和除了緩和東南亞各國間的矛盾,也促進了東南亞的繁榮,更因為其在政經、文化交流上的成功,華人在東南亞的地位於是提高,進而為華人在東南亞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。
深受華人崇拜的大航海家鄭和,這個10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(因明太祖疑其謀反而遭處決,株連一萬五千人)擄走,閹割後送進燕王府的小小穆斯林,一路乘著朱棣(明成祖,我上課時都叫他Judy)的野心漂洋過海,最遠到非洲東岸,最後客死他鄉。
- Jan 31 Thu 2013 20:58
大航海家──鄭和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