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從小就每天讀報,在那個電視新聞盡以黨政新聞為主的無聊年代,報紙是一扇曖昧的窗口,就算我家永遠都只訂《中央日報》﹝我小四以前還額外訂了《國語日報》﹞,我還是可以透過這份僅三大張的報紙,偷窺外面已經偷偷精采的花花世界,雖然它的影視新聞只有半版。
高中開始我獨居在學校附近,每天最開心的時候,就是清晨把《中國時報》帶回家的時候﹝我通常2、3點就會起床,有時候還會去便利商店翻書籍雜誌等送報生﹞。因為《中國時報》有地方版,而陳靜來台灣之後,就落籍竹東,所以我不時會看到陳靜的消息,諸如她捐100萬給竹東國小桌球校隊,並義務指導小球員這類的正面消息。
「陳靜桌球基金會」在新竹辦過很多比賽,對新竹的桌球運動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。此外,陳靜為了推動桌球運動發展,還曾拜會當時的新竹縣長林光華﹝任期8年﹞,縣長應允在新竹縣找一塊公有地,設置國際標準的桌球會館,一方面規劃籌辦桌球推廣活動,定期舉辦比賽及訓練活動,並培植優秀選手,帶動桌球運動風氣。到了鄭永金當縣長的時候,陳靜又拜會的鄭永金,當鄭永金告訴她正積極趕工中、可容納8000人的新竹縣體育館,已經規劃了桌球比賽和訓練的場地的時候,陳靜更是為了能夠一圓在台灣辦大型比賽的夢想而雀躍不已。看到這裡我忍不住要譙一下──從大陸漂洋過海的陳靜可以如此付出,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前立委鄭志龍又為體壇做了什麼?
陳靜在台灣落地生根後的努力,大到為桌球全力奔走,小到為了融入台灣,硬是改掉北京腔,學習正宗台灣國語都可以看得見。當年被中國大陸視為「叛逃」的陳靜,沒有讓我們看到她的辛酸,反而以一種極為堅毅的姿態,讓台灣在國際體壇綻放光芒。
如果你認為陳靜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跑到台灣,只是為了淘金的話,那你就錯了。
1991年立委李慶華為了亞運包機的事情到大陸交涉的時候,就認識了他的武漢同鄉陳靜。李慶華發現當時陳靜臉上帶有幾分落寞,後來他才知道,要不是上級命令陳靜「讓球」給另一位隊友,早在1987年陳靜就應該是世界盃桌球冠軍了。所以叛逆的陳靜,對中共的制度深感格格不入,於是在1991年取道日本來到台灣,但台灣不准她長期居留,一直到李慶華帶她去見內政部長吳伯雄和外交部長錢復,告訴他們:『將來陳靜會為我們在奧運奪牌!』她才終於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民。
李慶華說:『為了在奧運奪牌,陳靜更是日以繼夜的練習。最困難的還不是辛苦,而是連合格的陪練員都找不到,最後不得已,只好老遠的把大陸的老朋友蕭戰找來陪練。到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,陳靜果然為台灣奪得了銀牌。』﹝上述李慶華跟陳靜的互動整理自陳靜自傳──《贏別人,也要超越自己》序文。四年後,2000年的雪梨奧運,陳靜又為台灣贏了一面銅牌!
1975年,陳靜的啟蒙教練朱達仁在漢口利濟路小學教體育兼桌球隊教練。某天朱達仁路過學校舞蹈排練場,一眼就看中了紮著小辮、眼光晶亮、身材勻稱、舞姿協調的陳靜,所以決定將這個協調性極佳小女生改造成桌球界的左手悍將。對於這點,陳靜曾笑說自己之所以用左手持拍,是因為起步晚﹝7歲開始﹞,所以只能「劍走偏鋒」;還說:『由於當時左手握拍的選手很少,所以從這個方面突破會更快一些。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,不然我也不會有那些成績了。』。事實上,經過多年的訓練,陳靜的打法在世界女桌中的確獨樹一格;她球路刁鑽、動作靈活,加上左手橫拍,兩面能攻,反手對付弧圈球及反手變線﹝「變線」是網球、桌球選手常用的技巧,比如對打雙方使用反拍作來回抽擊時,一方突然閃身攻向對手正拍,殺對手個措手不及,這樣的球路就稱為「變線」﹞使得她對手更具威脅性。
陳靜的球技跟威名,早就無庸置疑;而陳靜的倔強與叛逆,她的啟蒙教練朱達仁最清楚。
根據朱達仁的回憶,某年武漢舉辦少年桌球賽,陳靜跟隊友說:『我誰也不贏,就贏上次拿冠軍的某某某!』果然,陳靜贏了那個上屆冠軍,但其他比賽她卻亂打一通,結果總分極低。另一件事是在陳靜被選入湖北省隊後不久,朱達仁要她聽省隊教練的話。結果不滿12歲的陳靜卻說:『教練說得對的我就聽!在球場上是我與對手打,對手打我哪最難受,我自己最清楚;我打對手哪最難受,我也最清楚!』陳靜在湖北省隊的教練馮夢雅也形容陳靜:『氣質與眾不同,別的小孩打球都比較注意教練的臉色,但她看都不看!』﹝詳見〈陳靜從運動員到社會人〉﹞
陳靜不將自己侷限在「桌球選手」的起點,是站在漢城奧運奪牌的那一刻。陳靜說:『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:要拿世界冠軍、要拿奧運會冠軍!但是當我真的拿到奧運會冠軍之後,我突然覺得我沒有目標了。我站在領獎台上就想,我這樣就是冠軍了?我還有很多要改進的,又一想,我終於拿到冠軍了,我可以幹點別的事情了!』﹝見〈陳靜從運動員到社會人〉﹞
1990年北京亞運會,中國國家代表隊沒有陳靜的名字,於是她決定到日本讀書。陳靜的出境手續辦得並不順利,出國的想法也遭到家人的反對。據說,當時中國桌球界某高官說:『陳靜不能走,她出去了就是一隻虎!』最後,宏碁決定幫助陳靜在台灣定下來﹝所以陳靜才會落籍竹東﹞,一方面利用她的身份和形象做產品行銷,一方面借助她指導公司的桌球隊。不過,陳靜到台灣的初衷並不是復出球壇。漢城奧運奪金後,陳靜最大的心願是嘗試其他職業,並且多讀一些書充實自己,同時借教球改善經濟。後來,叛逆的陳靜多少也是因為受到刺激,才又積極投入桌球訓練。陳靜說:『當時好像有一種說法,有些運動員到了外邊以後,和中國隊就沒得比了。我這個人,有時候真有一點叛逆的心理。不可能的事,我就想試一下……不是說與中國隊比,而是說與世界最好的選手比……是不是離開了內地的環境,我就真的不可能再保持世界巔峰位置了?』﹝整理自〈陳靜從運動員到社會人〉﹞
陳靜初到臺灣時,發現臺灣青少年運動素質和對桌球的領悟能力都很不錯,但他們訓練到一定的水平後,就很難再有大的提升。陳靜認為主要是因為臺灣的桌球選手看不到前途,覺得離世界冠軍太遙遠,於是心灰意冷,加上訓練無法到位,導致運動技術水準難以達到世界級水準;而當陳靜戴著奧運冠軍的光環來到他們中間,和他們一起訓練和比賽時,潛移默化中,他們心理上不再畏懼強手,技術上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,於是家長也開始願意送孩子來學桌球﹝詳見〈陳靜:繼續著她的乒乓夢想〉﹞。
陳靜的看法,其實也點出了台灣體壇人士及所有體育愛好者的痛。拿棒球來說,我們的小棒球員確實素質不差,也很有領悟力,但升到成棒以後,就很難與國際列強抗衡。紅葉精神曾經是我們的驕傲,但現在呢?看看今年世界棒球經典大賽,中華隊被韓國隊完封,接著被日本隊提前結束比賽……還好我們還有王建民,繼續鼓舞著所有熱愛棒球的人,不然以政府漠視體育的一貫態度,紅葉精神遲早被大眾遺忘!﹝此刻差點又要離題談職業運動在台灣的困境﹞
繼續談陳靜。
陳靜在台灣辦基金會,99年也到了廣州蓋俱樂部。深知選手運動生涯有限的陳靜,繼續以不同的方式,熱愛桌球這項讓她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的運動。
2001年陳靜受訪時回顧她在台灣生根的歷程,她說:『從一個單純的運動員轉變為一個全方位的社會人,是10年台灣生活最大的收穫!』因為台灣沒有職業桌球選手﹝就連觀眾在台灣算很多的SBL也只是半職業﹞,所以陳靜上午在銀行上班,下午才接受訓練,跟她在大陸時機械化又封閉的選手生活有很大的不同。陳靜還說:『就以練球本身來說,境遇都有天壤之別。在大陸,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旁邊的人為你準備好了,只等你來練;而在台灣,所有的事情要自己去準備,訓練場地自己弄,訓練對手自己找,訓練計劃自己定……』而陳靜的桌球基金會,當然還是要靠她維持營運,所以除了在銀行上班、四處演講,她還曾是Nu Skin的代言人哩!
在台灣,推廣桌球運動的時間,遠比陳靜的自我訓練還多。陳靜說,正是這種運動員以外的角色,使她對人生、對社會有了更為開闊的認識。『從前當我是一個選手的時候,我拿著拍子打比賽,打完比賽就走人,從沒想到辦比賽要付出那麼多。可是我現在知道,整個比賽的策劃、運作,比打比賽麻煩多了,大到經費的籌集,小到場地滑不滑、比賽準備的是白球但選手要黃球……』『我不再是一個人家準備好的享受者,我現在懂得了什麼叫付出。』陳靜說:『我辦完了一個比賽,很成功,當比賽結束時,你會覺得好輕鬆,好有成就感,一種與當運動員拿獎牌截然不同的成就感。』『乒乓球現在對我來說只是一種興趣,在我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太多了!』陳靜慶幸自己沒有變成一個機械的、除了打球什麼都不會的人。﹝見〈陳靜從運動員到社會人〉﹞
好了,陳靜的故事就說到這裡。
我累了,正在看這篇網誌的人應該也累了吧?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說到陳靜的台灣國語,白俄羅斯來的瑪格莉特也很猛。前幾天瑪格莉特堅持用中文試卷考駕照筆試﹝其實她大可以選擇英文試卷應考﹞,說她既然在台灣就要用中文考試,結果雖然沒及格,但也只差一點點了。
嗯……瑪格莉特加10分!﹝陳靜破表﹞
- May 30 Tue 2006 17:14
運動員的典範──陳靜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