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6號凌晨在家裡跟叔叔還有嬸嬸聊天,電視新聞裡傳來鏗鏘有力的一句:『不會再有第二個鄭南榕!』我不知道這句話是誰為了批評民進黨而說的,因為我聽到這句話,再轉頭看畫面的時候已經進下一段新聞了﹝如果有人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,麻煩報一下﹞,於是我熊熊慷慨激昂地跟著說:『沒錯!不會再有第二個鄭南榕!』當然,我這句話沒有引起情侶檔的迴響,因為她們當時正忙著爭論「曖昧」的定義。於是我只好默默的回想鄭南榕的理想,還有他的自焚。

『不會再有第二個鄭南榕!』這句話很直接地打穿我的心臟。或許是喝了一點酒的關係,人特別容易在這個時候激動起來。

我一直覺得,鄭南榕以身殉道的烈士形象,其實強過譚嗣同。但因為「台獨」以前是專制政府撲不盡的野火,現在是啞巴政府喊不出的口號,所以鄭南榕該有的歷史地位,一直沒有得到重視。也許你會懷疑,鄭南榕的氣魄何以能夠與譚嗣同比擬?畢竟梁啟超如此歌頌譚嗣同:『中國為國流血第一烈士……其思想為吾人所不能達,其言論為吾人所不敢言……不愧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顆彗星。』熊十力也說過:『戊戌政變,首流血以激天下之動者,譚復生嗣同……自清季以來真人物,唯復生一人足當之而已。』那麼,葉菊蘭的老公鄭南榕﹝現在一定得這麼說年輕人才會知道﹞,憑哪一點讓我認為他的烈士形象強過譚嗣同?

我不是因為支持獨立運動就說鄭南榕的好話,他和譚嗣同,同樣因為敢於用生命兌現誓言得到我的景仰與羨幕,畢竟他們有時代背景作舞台讓自己「死得其所」,死得轟轟烈烈,死得豪氣萬千。不過,我對譚嗣同還有著比一般人多一點的認識,因為我以前有份報告題目是〈康、梁既走,譚嗣同為何非「成仁」不可?〉。當時我會想這題目,就是因為我很好奇譚嗣同:『不有行者,無以圖將來;不有死者,無以酬聖主!』這句話裡,「酬聖主」的唯一方法,是不是唯有「死」?或者說譚嗣同的死,難道只是為了「酬聖主」?

為了這篇報告,我細讀了60幾篇論文,10幾本書。結果我對譚嗣同最景仰的部分,從他的慷慨赴義,變成他的批判精神。因為後來的五四運動,直接承襲了譚嗣同的批判精神,掀起改革的巨浪,也促成了舊中國的轉型。

為了探究譚嗣同的死,我順便發現戊戌六君子裡的楊銳、劉光第其實算是冤死;他們雖和譚嗣同、林旭一起被光緒帝拔擢為軍機四卿,但其實和譚嗣同幾乎沒有公務以外的往來,尤其楊銳常常槓上譚嗣同,甚至還怒批:『譚最黨康有為!』也發現六君子之一的康廣仁入獄後,嚎啕大哭不打緊,還歇斯底里地高喊:『天啊!做哥哥的﹝康有為﹞竟要弟弟受啊!』又發現譚嗣同在戊戌年害了一場大病,而他就是因為臥病在床被捕的。事實上,譚嗣同初被捕的時候,甚至要隨從請譚父﹝譚繼洵,累官至湖北巡撫﹞設法營救。至於梁啟超《戊戌政變記‧譚嗣同傳》裡,提到譚嗣同被捕前一天在日本使館勸梁啟超「東遊」時說:『不有行者,無以圖將來;不有死者,無以酬聖主!』更是唬爛,因為譚嗣同在梁啟超入日本使館躲藏之前就已經被捕!﹝譚的隨從及獄卒劉一鳴述及譚被捕日期相同,早於梁入日本使館前﹞所以譚嗣同「坐以待捕」的真正原因,除了他生病跑不太動以外,只能說是慈禧黨羽實在太有效率了!也可以說,成就譚嗣同完美英雄形象的推手,除了譚嗣同血,還有梁啟超的筆!如果不是梁的唬爛,那些志士仁人可能還在觀望呢!

雖然譚嗣同被捕的真相其實滿鳥的,不過他入獄﹝獄中詩:望門投止思張儉,忍死須臾待杜根。我自橫刀向天笑,去留肝膽兩崑崙。﹞和就義﹝臨刑語:有心殺敵,無力回天,死得其所,快哉快哉!﹞的時候還是有MAN到啦!而且,光憑譚嗣同這句:『各國變法,無不從流血而成,今日中國未聞因變法而流血者,此國之所以不昌也。有之,請自嗣同始!』就已經很夠氣魄了!﹝君不見台灣政客只會在立法院為了黨派、立場不同而流血?﹞那麼,下一篇網誌就讓我們也來看看鄭南榕的氣魄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xine9958 的頭像
    maxine9958

    maxine9958的部落格

    maxine99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